【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期,上海天文臺空間基準建制化團隊,提出了一種適用于Gaia星表中銀盤區域恒星視差零點偏差的修正模型,在星等亮端和暗端的修正效果均優于Gaia官方模型。相關研究成果于2024年10月30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天文與天體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高精度、高準確度的視差數據是Gaia任務提供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對國際天球參考架的構建、銀河系結構和動力學、恒星形成與演化等研究領域均具有深遠影響。目前Gaia星表存在視差零點偏差問題。Gaia官方于2021年發布了視差偏差修正模型(簡稱L21模型)[1],并將其作為全天球的天體視差零點偏差修正方案。然而,該模型所使用的視差偏差修正樣本并未涵蓋銀盤區域,Gaia官方模型在銀盤區域的適用性是存疑的。
上海天文臺研究團隊收集了目前國際上最全的銀盤區域的類星體候選體和雙星樣本來檢驗銀盤區域的視差零點偏差。論文的第一作者、上海天文臺博士一年級研究生丁頁介紹道:“利用類星體的視差可視為零的特點,可以得到視差在星等暗端的系統偏差。同時,根據雙星系統的子星成員視差相同的特點,可以給出星等亮端的視差偏差。結合銀盤區域的類星體和雙星這兩種樣本,基于L21的參數化函數,我們給出了適用于銀盤區域的視差零點偏差的新修正系數矩陣,因此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
團隊利用類星體和球狀星團的視差分布特征,比較并驗證了兩種模型的修正效果(如圖)。結果顯示,新模型在亮星和暗星的修正效果均優于Gaia官方模型。此外,與具有外部獨立視差的恒星樣本進行對比后也表明,新模型的修正更為有效。在特定的星等和顏色范圍內,兩者的修正差異可達到10微角秒。相比于Gaia整體視差零點偏差的-17微角秒,這一差異尤為顯著。
論文通訊作者廖石龍副研究員表示,“視差的系統偏差將極大影響Gaia科學目標的實現,我們提出的模型為銀盤內的天體視差偏差修正提供了當前最佳方案,是對Gaia官方修正模型的重要補充。”論文的共同作者齊朝祥研究員進一步表示,“Gaia正在光學波段建立天球參考架,準確表征和校正其星表的視差系統誤差至關重要,這是構建和維護光學天球參考架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
論文作者還包括博士研究生武琦琦以及唐正宏研究員。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A類專項、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搶占制高點青年攀登計劃”的資助。
銀盤區域(|b| ? 20?)的類星體(左)及球狀星團NGC 6397(右)視差偏差隨星等變化。散點表示這兩類樣本經過本團隊模型和 Gaia 官方模型(L21)修正后的視差值。黑色虛線代表視差零點,藍線和綠線分別為團隊模型和Gaia 官方模型修正后的視差偏差隨星等變化趨勢。對比結果顯示,團隊模型對類星體和球狀星團樣本的修正結果更接近視差零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