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長期以來,鈷酸鋰(LiCoO2,LCO)一直是消費電子領域不可或缺的正極材料。通過提升鈷酸鋰電池的充電截止電壓能夠提升其放電比容量,在4.5-4.6 V(vs Li/Li+)的工作電壓下,其放電比容量能夠達到190—230 mAhg-1,能夠極大拓寬其實際應用場景。然而,高工作電壓下鈷酸鋰表面存在高氧化活性的Co4+/On-(0
圖1. FEC-DFEC基電解液體系穩定高壓鈷酸鋰的機制
近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在高電壓鈷酸鋰電池的電解液設計從而構建穩定的界面相及其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提出一種基于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以及雙氟代碳酸乙烯酯(DFEC)溶劑體系(FEC-DFEC)的抗氧化性電解液設計,實現4.6V高截止電壓下鈷酸鋰材料的穩定循環。在該電解液體系中,具有抗氧化以及弱溶劑化特性的FEC/DFEC溶劑分子,有效抑制了界面處有機溶劑的氧化分解,顯著降低了鋰離子(脫)溶劑化能壘,并促進了鈷酸鋰/電解液界面處PF6-陰離子的富集。更重要的是,PF6-陰離子在界面處的反應路徑得以調控,H+/H2O的減少顯著抑制了PF6-水解生成HF等腐蝕性物質,而FEC/DFEC的分解產物與PF6-反應過程進一步誘導了LiF/LixPOyFz/Li3PO4無機物和含P-O有機物的生成,從而在鈷酸鋰表面原位構建了穩定且堅固的CEI結構(圖1)。在改善的電解液溶劑體系以及CEI結構的綜合影響下,鈷酸鋰材料在4.6V下表現出優異的倍率性能及循環穩定性,并實現了軟包電池中優異的循環性能,展現出良好的實際應用潛力。相關研究成果以“Stabilizing LiCoO2 at 4.6V by regulating anti-oxidative solvents”為題發表于國際頂級新材料、新能源與綠色環境領域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DOI:10.1039/d4ee02049a,影響因子32.4)上。
圖2. FEC-DFEC基電解液的鈷酸鋰界面相穩定的機理和軟包全電池電化學性能
該工作在潘鋒和趙慶賀副研究員的共同指導下完成,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博士生任恒宇、博士后鄭國瑞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潘鋒、趙慶賀、鄭國瑞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柳明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