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全國力值硬度重力計量技術委員會歸口的《負荷
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開始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郵箱:qinhaifeng304@163.com、wushuqing828@163.com。
負荷傳感器為在負荷作用下能輸出與其成一定對應關系的電信號的裝置,包括:力傳感器、扭矩傳感器、多分量傳感器等。主要用于測量載荷量(力)的量值及變化,并以電信號的形式輸出,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測力場合。所有負荷傳感器均是以彈性敏感部件感知形變原理制作的。
當使用壓電晶體制作彈性敏感部件時,其載荷變化造成的形變引起等比例的電荷量變化直接輸出,再經過電荷放大器變成等比例電壓變化量輸出。另外,可以使用電阻、電容、電感、電阻應變電橋等制作彈性敏感部件,在供電源的驅動下,將載荷變化造成的形變以等比例的電壓變化直接輸出。當測量對象為動態載荷時,為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可靠,應該對傳感器進行動態特性校準。
本規范依據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規定的規則編寫。本規范替代JJF 1053-1996《負荷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規范》。
本規范在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國家標準GB/T13965-2008《儀表元器件術語》、JJF100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11-2006《力值與硬度計量術語及定義》、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中的術語、符號與定義;國家規范JJF 632-2019《動態力傳感器》、JJF 1370-2012,《正弦法力傳感器動態特性》、JJF 1657-2017,《落錘式沖擊力標準裝置》、GB/T 37776-2019,《動態力傳感器校準方法-沖擊力法》中相關的校準項目、方法及計量性能。
與JJF 1053-1996相比本規范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內容變化如下:
——增加了引言;
——增加了引用文件;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
——增加了校準用設備計量特性;
——增加了靜態特性校準項目及校準方法;
——修改了規范中負荷傳感器的幅頻特性、相頻特性校準方法及計量性能要求;
——刪除了附錄中的附錄1負荷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報告內容;
——修改了附錄中的附錄2負荷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記錄格式為附錄A負荷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原始記錄;
——修改了附錄中的附錄3校準報告內容格式為附錄B負荷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證書內頁格式;
——增加了附錄C負荷傳感器的幅頻特性校準結果不確定度評估、附錄D下降時間的測量不確定度評估、附錄E系統辨識方法、附錄F傅里葉變換獲取頻率響應特性法。
依據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在組織架構上包括:引言;范圍;引用文件;術語;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內容說明如下:
1.引言要求
規范的修訂中增加了引言部分,主要用來說明規范的編寫依據、相關參考規程以及主要內容變化。
2.范圍要求
本規范適用于負荷傳感器及配有二次儀表的負荷傳感器測量系統動態特性的試驗室校準。本規范主要針對力傳感器及測力儀的動態特性校準進行描述,扭矩傳感器及扭矩測量儀的動態特性校準可完全參考本規程進行。本規范適用于固有頻率不大于50kHz的負荷傳感器。
3.引用文件
規范的修訂中增加了編寫依據、相關參考規程。
4.術語和定義
法規的修訂中增加了術語和定義,其中主要定義了上升時間、下降時間、固有頻率、傳感器動態特性、幅頻特性、相頻特性。
5.概述要求
規范的修訂中增加了負荷傳感器的分類及原理描述。
6.計量特性要求
規范的修訂中考慮到目前常用的階躍力標準裝置主要采用負階躍發生方式,因此將上升時間修改為下降時間。增加了靜態特性幅值靈敏度、直線度、重復性、滯后的技術指標以及相關描述。
7.校準條件要求
規范的修訂中修改了具體的環境條件,增加校準用儀器設備的計量特性,主要包括力標準機、階躍力標準裝置、標準電壓源、電荷放大器、數字電壓表或應變式傳感器測量儀表、波形記錄儀系統。
8.校準結果表達
規范的修訂中刪除了試驗結果處理,增加了校準結果表達,依據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次編制規定了校準結果表達的要求。
9.復校時間間隔
規范的修訂中增加了復校時間間隔。負荷傳感器的復校時間間隔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由用戶自主決定,建議復校時間為1年。
10.附錄
規范的修訂中刪除了附錄中的附錄1負荷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報告內容。修改了附錄2負荷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記錄格式為附錄A負荷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原始記錄,修改了附錄3校準報告內容格式為附錄B負荷傳感器動態特性校準證書內頁格式。增加了附錄C負荷傳感器的幅頻特性校準結果不確定度評估、附錄D下降時間的測量不確定度評估、附錄E系統辨識方法、附錄F傅里葉變換獲取頻率響應特性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