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2024年1月5日,團體標準《
質譜儀器分類與代碼》(T/CSTM 01082—2024 /T/CAIA/YQ 008—2023(IDT))中文版正式發布!該標準由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和中國分析測試協會聯合發布,將于2024年4月5日起正式實施。英文版標準于2024年3月5日發布,將于2024年6月5日起開始實施。
該標準適用于質譜儀器的分類、編碼、命名、統計、管理等;但不適用于氦質譜檢漏儀、離子遷移譜。
標準意義
質譜儀器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科學儀器,其結構復雜,技術路線及技術組合多樣,而規范的分類標準是數據有效統計和分析基礎。《質譜儀器分類與代碼》標準發布實施后,可規范質譜行業統計標準,實現行業經濟、技術等信息互認與共享,做到數據可匯總、可比較、可分析;為政府、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對質譜行業統計調查提供重要依據和支撐;同時為廠家的儀器名稱命名提供規范參考。
標準內容
質譜儀器分類原則:按照儀器結構和原理對質譜儀器進行分類,具體采用聯用技術、離子化技術、質量分析器三個維度劃分。
分類方法:采用分面分類法,按“分面—亞面—類目”建立類表結構體系。根據質譜儀器的結構組成分為三個分面,每一分面根據對應的原理逐次分為若干亞面或若干類目。
具體分類如下:
分面一:按照聯用技術劃分
根據質譜儀器聯用技術分為直接離子化分析、色譜聯用以及常用非色譜聯用三個亞面。根據不同的色譜類型分為液相色譜、氣相色譜、離子色譜、薄層色譜、超臨界流體色譜、毛細管電泳6個類目;各類目再根據該色譜原理不同,再逐一劃分。常用非色譜聯用分為熱解吸、流式細胞術、激光燒蝕3個類目。
1)直接離子化分析;
2)色譜聯用劃分為:
a)液相色譜包括:
—液相色譜;
—高效液相色譜;
—超高效液相色譜;
—多維液相色譜;
b) 氣相色譜包括:
—氣相色譜;
—全二維氣相色譜;
c)離子色譜;
d)超臨界流體色譜;
e)薄層色譜;
f)毛細管電泳;
3)常見非色譜聯用劃分為:
a)熱解吸;
b)流式細胞術;
c) 激光燒蝕。
4) 其他。
分面二:按照離子化技術劃分
根據離子化原理不同,對常用的離子化技術進行分類。分為轟擊離子化、電噴霧離子化、化學離子化、光致離子化、放電離子化、熱離子化、場致離子化七個亞面。各亞面根據該種離子化原理是否有不同細分,再逐一劃分若干類目。
1)轟擊離子化包括:
a) 電子轟擊離子化;
b) 快速原子轟擊離子化;
c) 二次離子化;
2) 電噴霧離子化包括:
a) 電噴霧離子化;
b) 解吸附電噴霧離子化;
c) 納升電噴霧離子化;
d) 脈沖直流電噴霧離子化;
e) 電噴霧萃取離子化;
f) 電噴霧輔助激光解吸離子化;
g) 極性反轉電噴霧離子化;
3) 化學離子化包括:
a) 化學離子化;
b) 大氣壓化學離子化;
c) 質子轉移反應;
4) 光致離子化包括:
a)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離子化;
b) 單光子離子化;
c) 多光子離子化;
d) 激光解吸離子化;
5) 放電離子化包括:
a) 介質阻擋放電離子化;
b) 輝光放電離子化;
c) 低溫等離子體離子化;
d) 電暈放電離子化;
e) 解吸電暈束離子化;
f) 火花放電離子化;
g)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離子化;
6) 熱離子化;
7) 場致離子化包括:
a) 場解吸離子化;
b) 場離子化;
8) 其他。
分面三:按照質量分析器類型劃分
根據質譜儀器的主質量分析器(輸出最終分析結果的質量分析器)的不同原理,劃分為五個亞面,分別為四極桿質量分析器、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離子阱質量分析器、磁質量分析器、傅里葉變換質量分析器。各亞面根據該種質量分析器原理不同,再逐一劃分若干類目。
1) 四極桿質量分析器;
2)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包括:
a) 直線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
b) 單次反射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
c) 多次反射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
3) 離子阱質量分析器包括:
a) 二維離子阱質量分析器;
b) 三維離子阱質量分析器;
4) 磁質量分析器包括:
a) 單聚焦質量分析器;
b) 雙聚焦質量分析器;
5) 傅里葉變換質量分析器包括:
a) 靜電阱質量分析器;
b) 離子回旋共振質量分析器;
6) 其他。
質譜儀器代碼:分為英文代碼和數字代碼兩種方式;英文代碼以質譜儀器主要結構的英文簡稱組合表示,數字代碼以純數字組合表示。
起草單位
標準由廣東省麥思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牽頭編制,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暨南大學、寧波大學、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杭州譜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寧波華儀寧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磐諾儀器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上海質譜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鋼研納克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安益譜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北京清譜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英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珀金埃爾默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西北核技術研究院共同參與完成。標準起草單位涵蓋了國內外質譜廠商、高校和研究機構等22家單位,具有廣泛代表性。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