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市場行情】近日,工信部正式敲定《2023年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時間較去年提前了不少。該名單自發布以來,為引導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行業技術創新,提升綠色發展水平,起到了積極的示范推進作用。2023年,大氣治理領域已經是第七批,這一輪共計13家企業入選。
其中從事揮發性有機物(VOCs)處理裝備制造的有5家,且均在工業廢氣治理領域深耕已久,如山東皓隆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在第六批11家提名大氣治理領域企業中,涉及VOCs治理業務的占到了6席;第五批9家企業中,VOCs相關僅有2家;第四批10家企業中,占4席。占比略有波動,但工業源VOCs治理的重要性卻日益凸顯。
8月15日,生態環境部研判,下半月全國大部空氣質量將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東北地區等首要污染物仍為臭氧。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近些年,每逢氣溫升高,臭氧污染都會成為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的一大要素。VOCs作為其形成的重要前體物之一,來源于工業生產過程中各類溶劑的使用及
石油化工、煉鋼煉焦等生產過程,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等。
臭氧污染反復拉高VOCs治理需求,工業源上眾多問題待解決
為提高VOCs治理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生態環境部于2019年印發了《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明確提出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這份文件指出,我國VOCs治理工作依然薄弱,尤其體現在源頭控制力度不足、無組織排放問題突出、治污設施簡易低效、運行管理不規范、監測監控不到位五個方面。
研究表明,我國工業VOCs排放中無組織排放占比達60%以上,尤其量大面廣的企業還未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另,治污設施建設質量良莠不齊,應付治理、無效治理等現象也較為突出,在一些地區,單一低溫等離子、光氧化、光催化以及非水溶性等低效技術應用占比達80%以上,治污效果差。
于是為了更好地持續推進VOCs綜合整治,多地政府正積極呼吁企業盡早更新升級有關治理裝置,并給出了財政補貼方式。當然,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明確指出,“提升改造VOCs治理設施不能‘一刀切’要求所有企業建設RTO、RCO,應當以適宜為第一位,建設適宜高效的治污設施。”
平衡效益與成本,VOCs治理之路究竟該朝那個方向行進?
RTO、RCO等優勢顯現,復合型綜合治理設備被看好
目前普遍認為高效的VOCs的治理方式有兩種,即RTO(蓄熱式熱氧化技術)和RCO(蓄熱式催化燃燒技術),前者通過將有機廢氣加熱到760℃以上,使廢氣中的VOCs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后者讓廢氣通過蓄熱體換熱進入催化劑床層,在催化劑表面發生氧化反應,可以在較低溫度下將廢氣中的VOCs氧化分解為CO2和H2O。
憑借著高達90%以上的處理凈化效率,這兩類技術已經在石化、化工、醫藥制造、包裝印刷、工業涂裝、涂料油墨制造等行業有廣泛應用。但據專家分析,實踐中由于企業配置及維護上的區別,這類高效VOCs治理裝置同樣會無法發揮出應有水平。對此,行業特別設計了復合型治理方案,如沸石轉輪+RTO。
當然,隨著一系列控制政策、方案、法規出臺,以及配套的
標準、技術指南的發布和監管力度加大,VOCs末端治理勢必會面臨空前壓力。而相較于將VOCs廢氣直接進行銷毀,低成本的吸收技術、冷凝技術、膜分離技術和生物技術等也開始受到重視,其具備的回收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碳排放量低等優點,還能更好的協同VOCs治理與碳減排。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