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國家標準計劃《鑄造機械 再制造 通用技術規范》編制完成并征求意見,時間截止到2023年4月30日。主要起草單位為南安市中機標準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濟南鑄鍛所檢驗檢測科技有限公司等。
再制造,是指通過專門的工藝和技術手段,將蘊涵使用價值、由于功能性損壞或技術性淘汰等原因不再使用的廢舊產品進行修復、改造或升級,使之達到或超過原型新品所擁有的品質和性能。
再制造可實現廢舊產品的再利用,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節約能源,并減少溫室氣體等有害物質的排放。再制造有助于促進可持續性發展,已經成為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是世界上的鑄造大國,也是鑄造機械生產和使用大國,現行使用的不少鑄造設備都屬于老舊產品,亟需更新換代,如果直接淘汰報廢,將產生大量的廢棄物,造成資源浪費,因此,發展鑄造機械的再制造非常必要。
目前,我國鑄造機械行業已出現有專業再制造企業,一些大型鑄造機械生產商也已具備一定的再制造技術和能力,但尚未形成規范化、規模化的再制造產業,尤其是缺少相關標準對鑄造機械再制造進行規范管理。
該文件旨在為再制造企業制定一個科學合理、可操作和符合經濟性的有關鑄造機械再制造的通用技術規范,其目的在于:為鑄造機械再制造提供要求和技術指導;提升鑄造機械再制造產品的品質要求;促進鑄造機械再制造的健康發展。
本文件界定了鑄造機械再制造的術語和定義,規定了鑄造機械再制造的基本要求、回收、拆解和清洗/清理、零部件檢測和再制造性評估、再制造設計、加工與裝配、出廠驗收、標識、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鑄造機械的再制造。
拆解、清洗/清理后的零部件首先應進行檢測,以便于再制造性評估。零部件檢測應根據零部件的不同特征和要求選擇檢測方法,如:
目測:通過目測判斷零部件表面是否有裂紋、刮傷、剝落、折斷、缺口、重大變形、嚴重磨損、燒蝕、腐蝕等缺陷;
測量:對零部件的幾何尺寸、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進行檢測;耐壓檢測:對有耐壓要求的零部件進行耐壓試驗;
無損檢測:在不損傷被檢測對象的條件下,利用材料內部結構異常或缺陷存在所引起的對熱、聲、光、電、磁等物理量的變化,來探測零部件內部或表面存在的缺陷。
零部件表面裂紋、內部質量,以及特殊性能的檢測應按GB/T 31208的規定進行。零部件檢測應做相應的檢測記錄,檢測記錄應便于保存和查詢。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