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話題】近代,從蒸汽技術開始,每一次科技大變革會給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互聯網應用所帶來的紅利消耗殆盡,各大互聯網巨頭也都在降本增效。世界銀行最新的綜合研究報告《全球經濟衰退迫在眉睫?》顯示,隨著多國央行紛紛加息應對通脹,2023年世界可能走向全球性經濟衰退。"山雨欲來風滿樓",近些年每次經濟下行,都預示著下一波科技變革浪潮將加速到來.......
下一代科技浪潮的風向在哪?很多大佬都紛紛看向了人工智能。很多人會疑問人工智能不都發展了很多年了嗎?是的,但一項技術的大規模落地應用才是浪潮的開始。互聯網產生于上世紀40年代,而真正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近二三十年而已。
AI出現這么多年真正的落地應用是很少的,作為普通用戶,除了某些高科技/智障的機器人,我對AI體會最深的大概就是:
猜你想買——花你的錢
猜你喜歡——花你的時間
所以AI的應用面大增長點到現在沒有也真正的起來。AI應用的目標是真正做人想做的事,做人做不到的事,這和蒸汽機、互聯網技術一樣都是顛覆社會生產方式的技術。目前隨著深度學習、云計算和芯片的發展和成熟,AI應用的條件已經具備。有預測稱,未來5到10年將迎來AI應用的大爆發。
那對于表計來說,AI技術技術意味著什么?小編認為:AI時代——表計將從遠程抄表到智慧用能管家。
AI時代,我們擁有的不僅僅是一款表,對于家庭用戶來說,可能是家里所有能源、各種能源服務及延伸增值服務家合起來的——智慧用能管家,包括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能效管理、用能/用氣安全、關愛老人等,還有我們現在未能看到的各種智能服務。
當然,這還需要時間,至少看起來距離我們還比較遠,那對于現在還說,什么是可預測的呢?小編分享我目前可以見到的幾個方向(不代表大家看好)......
多表合一
沒有統一抄表何談智慧用能管家,從這個角度,多表合一肯定是需要的,雖然喊了這么多年也沒有大推廣,但需求在前景就在。
今年8月,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起草的《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表示實施“多表合一”專項行動,打造核心區和城市副中心“多表合一”示范區。
先不提前幾年的應用,就這兩年,從雄安到北京,各方一直躍躍欲試,動作不斷呀。
非介入式負荷辨識
讓表計更智慧,從底層邏輯來講,非介入式負荷辨識這一步的實現也是繞不開的。雖然目前國網技術和各項目還未成熟,但仍在持續推進中。國網江蘇在這一部分積累了打雷的研究和經驗,而去年國網新疆也加入了這一技術的研究和試點。
不過什么時候大規模落地,怎么落地,小編也不知道~
區塊鏈技術+抄表
物聯網和AI技術的發展加速去中心化的數字轉型和發展,故有很多人看好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雖然,目前區塊鏈技術也尚不成熟....
對電網來說,目前的抄收模式,區塊鏈好像沒什么用。但是對于之后新型電力來說,有更多的主體加入-比如分布式光伏。或者再加上之后的多表合一,甚至是非介入式負荷辨識可能帶來的隱私問題,一個各方都平等信任的可信計量就非常重要,海外也已經有很多區塊鏈在光伏的結合應用案例。
小編一家之言,所知甚淺,感興趣的可以和小編深入探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