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發生地震的時候,許多人無法及時逃生是因為不知道發生了地震,或者知道地震但門變形而出不了門。假如有一個儀器能夠報警,或者能幫助人們及時打開房門的話,那么就會有更多的人獲救。”在3月13日舉行的我市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永康一中高二學生胡瑜有關自己發明的地震報警逃生儀的說明感動了不少人。
胡瑜發明的地震報警逃生儀的原理并不復雜,它是利用探測地震時發出的橫波牽動機關,然后帶動警報器并使房門自動彈開,運用的都是高中物理知識。報警逃生儀體積小,成本低,使用簡便,用胡瑜的話說是“每戶人家都可安上一個”。
汶川地震引發發明創意
胡瑜產生發明地震報警逃生儀的想法始于去年5月。當他在電視里看到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悲慘畫面后,心里非常難過。他從相關新聞中得知,在地震中有的人及時反應過來順利逃出;有的人還沒有搞清楚發生什么事,或者被地震后變形的門困在建筑物內而喪生。
“雖然地震無法提前預報,但地震發生的一剎那如果能發出警報,并且打開門,那么對人們逃生會有很大的幫助。”胡瑜說,四川發生地震的那段日子里,他經常一邊看電視一邊默默流淚,然后就想著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發明設想。
有一次,胡瑜無意識抬頭看到自家的風鈴被風吹動,腦子一激靈就有了一個設想:“風鈴上拴著的一根根圓柱體管子是被風橫向推動而產生鈴聲的,如果在風鈴的外面包上一個殼子,風不會干擾它,那么只有在感受到其他橫向作用力時它才會運動,如果這個風鈴被安在墻壁里面,那么推動它的橫向作用力就只有地震橫波了。”
胡瑜對自己的想法感到很興奮,馬上開始試驗。經過多次試驗,終于制成了地震報警逃生儀。這個裝置的主體是密封儀器內的一根空心鋼管,底下正對著一個基座,基座上有一顆金屬小球。當儀器受到橫向推動力時鋼管就會晃動,小球被帶動落下,滾到底部的環形軌道上,使電源接通,警報器就響起,同時門上的電子裝置就會自動把門彈開。
胡瑜發明的地震報警逃生儀除了能報警,還能根據小球滾落的方位推測震中的大致方向,方便定位和撤離。
由于該裝置只有在感受到地震橫波時才發生作用,因此其他震動不會對儀器產生影響,比如人走路、跳動等。胡瑜曾經做過試驗:看摩托車馬達在離儀器幾十厘米處轟鳴是否會對該裝置產生作用力,結果表明沒有影響。雖然沒有到震區去做過試驗,但胡瑜在改進裝置的過程中研究了張衡地動儀,發現原理是一致的,因此確定自己的儀器能在地震中發揮預警作用。
這次胡瑜參賽的作品是一個50多厘米高的模型。他說,根據他的設計圖,每個零件都可以相應縮小,制作成品可以不到10厘米高,只賣幾元錢一個,每家每戶都用得起。
小發明家是怎樣煉成的?
地震報警逃生儀在這次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了二等獎。據胡瑜的指導老師黃明松說,這已不是胡瑜次在此類比賽中獲獎了,去年他做的等分器也得了獎。
據介紹,等分器是把量角器和尺子安裝在一個圓規上,每轉過多少度畫一條線,可以很容易地畫出標準的多邊形,無論畫六邊形、八邊形還是比較難的五邊形都很簡便。胡瑜說,等分器是自己在初中上課的時候玩圓規突發奇想,后經老師指導發明的。
黃明松老師說,數學老師在上課時經常要在黑板上畫多邊形來講解習題,以前畫多邊形需要用圓規進行多次定位,才能做到把圓等分,然后畫出多邊形。這樣既慢又容易出錯,有時畫得怪模怪樣,臺下的學生還會哄堂大笑。自從胡瑜發明了等分器后,老師上課畫多邊形就容易多了。學校老師都覺得胡瑜這個學生不簡單,他把老師多年沒能解決的問題解決了。
胡瑜的母親說,兒子喜歡發明與家庭氛圍有關。胡瑜的爺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單憑銼刀和手拉鋸給永康市芝英鎮的一家廠做了整條生產線,他還在摩托車很少的時候就給自己的自行車安裝了馬達。胡瑜從小就喜歡跟著爺爺折騰,他常把自己的玩具拆了裝,裝了又拆。現在家里有什么東西不要了都不扔掉,放在樓梯底下給胡瑜當材料。這次胡瑜做地震報警逃生儀用的零件中就有一個廢棄的鍋蓋和一個電風扇罩。
這次胡瑜參賽的作品還有一件是等長材料裁截器,這個等長材料裁截器已于去年在胡瑜父母的廠里投入使用了。
胡瑜父母開辦的是一家電源線廠,平時工人們常需要把很長的電線裁成一段一段。原先這個活廠里需要十幾個工人干,而且靠人工量長短還容易比標準長一點或短一點。后來運用胡瑜發明的等長材料裁截器,操作工人只需把線繞好,一刀就能裁幾十條,裁的長度也可以調節,現在幾十個工人的活只需一個人就能完成。
胡瑜說,他準備為自己發明的地震報警逃生儀做個更精細的模型,然后申請,并希望將來能投入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