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雙碳”一直是近兩年的熱點
話題。2020年國家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緊接著2021年“雙碳”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高度關注“雙碳”話題,紛紛給出“降碳”建議。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在數字化技術和“雙碳”政策紅利下,建設綠色、低碳、智能的電網早已是產業共識。作為能源行業的主力軍和支撐全社會低碳轉型的關鍵領域,電力行業已經把計量的規范化和精細化作為行業升級,邁向構建新能源為主、更加低碳化和智能化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第一步。
在智能電網已成為各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動綠色經濟、應對環境氣候變化重要舉措的背景下,全球性大規模的智能電網建設為
智能電表產品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數據顯示,2019年國家電網智能電表招標數量快速增長至7380.19萬只,同比增長39.8%。2020年受疫情影響,電能表鋪設進度放緩,國家電網智能電表招標數量有所下滑,同比下降29.5%,2021年招標量恢復增長,達6674.01萬只。預計2022年國家電網智能電表招標數量將達7736.35萬只。
智能電表是典型的感知層終端,是故障搶修、電力交易、客戶服務、配網運行、電能質量監測等各項業務的基礎數據來源。在泛在電力物聯網應用場景下,對于工商業用戶,采集客戶數據并智能分析,進而為企業能效管理服務提供支撐。對于家庭用戶,重點通過居民側“互聯網+”家庭能源管理系統優化用電。泛在電力物聯網還將擴展更多新的應用需求,例如支持階梯電價政策、用戶雙向互動營銷模式、多元互動的增值服務等。
2019年初,國網感知層接入的終端數量為5.4億臺套左右,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推進,到 2030年預計將達到20億臺套,未來感知層終端市場可觀。
目前,我國智能電表行業已經形成了較大的生產規模,且研發能力強勁,技術標準已經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的技術標準,是全球智能電表生產制造基地。未來,我國智能電表技術將不斷升級,應用領域日益廣泛。
電能表企業在繼續做好國網電能表集中招標工作基礎上,開發高端電能表,進入電網關口表、大工業用戶電表市場,并探索跨領域多元化產業發展,才能獲得更多的中標機會和市場份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