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迪龍等五企業擬組建“智慧環保”
本文來源: ,轉載請注明出處 【儀表網 名企聚焦】在“互聯網+”的熱潮中,環保行業也在搶灘新市場。中電遠達、雪迪龍、清新環境、南岸科創、重慶環保,共5家單位出資組建環保物聯網大數據公司——“智慧環保”。
9月7日晚,中電投遠達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292,以下簡稱“中電遠達”)發表公告稱,公司擬聯合北京雪迪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658,以下簡稱“雪迪龍”)、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573,以下簡稱“清新環境”)、重慶市南岸科技創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岸科創”)、重慶市環保產業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環保”),共5家單位出資組建環保物聯網大數據公司——重慶智慧環保物聯網大數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慧環保”)。
對此,中電遠達負責參與籌建“智慧環保”的負責人蒙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作為傳統的環保工程運營公司,中電遠達也在積極籌劃戰略轉型,“智慧環保”的成立是一個新的嘗試,其盈利模式目前暫不方便對外透露。
中電遠達在公告中稱,為搶抓“互聯網+”市場發展新機遇,提升公司綜合環保服務能力,加快產業轉型和升級,通過組建合資公司開展環保物聯網大數據相關業務,以政府、企業和公眾為服務對象,開展數據咨詢與分析服務、數據交互與交易服務、環境公眾信息服務等業務,形成專業化的環境數據服務能力,建成國內*的“環境大數據綜合分析信息平臺”。“智慧環保的籌建速度非常快。我們五家公司此前就相互熟悉,今年4、5月開始談合作成立公司事宜,目前已經簽了合同,正在辦理工商登記手續。”清新環境戰略投資部總監陳鳳英介紹。
看好環保大數據應用
根據中電遠達的公告,“智慧環保”擬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其中,中電遠達出資2000萬,占比40%,清新環境等4家單位均各自出資750萬元,各占比15%。
股東以貨幣出資,分兩期足額繳納各自認繳的出資額,首期將在今年10月18日前繳納,第二期在2016年6月18日前繳納。經營范圍為開展環保數據咨詢與分析、數據交互與交易、環境公眾信息服務等業務。
對此次投資的目的,清新環境在9月7日晚的公告中稱,本次投資事項有助于推動公司在環保大數據領域的戰略布局,使公司大氣污染治理能力與重慶智慧環保大氣環保領域和數據咨詢服務能力能夠產生協同作用,更好的為用戶提供的環保綜合服務。
清新環境稱,未來環保大數據應用將成為環保發展的基本支撐和關鍵環節,公司與中電遠達、雪迪龍等環保領域企業合作,通過信息共享、優勢互補提升公司的環保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優化公司投資結構,對公司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對比中電遠達與清新環境的主營業務,部分業務相似性很高,二者同為脫硫脫硝企業。
“中電遠達的脫硫脫硝業務主要來自國電集團;清新環境的脫硫脫硝業務主要來自大唐電力。在脫硫脫硝市場已經瓜分完畢、形成各自勢力范圍的背景下,兩家公司不存在實質性的競爭關系,這也是它們未來在大數據方面合作的基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行業證券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智慧環保的另一家參與者為國內監測設備“雪迪龍”,其在9月7日晚的公告中稱,合資公司的成立,將使得雪迪龍立足于一個更高的平臺上,與合作伙伴共享資源,有助于雪迪龍快速拓展環境監測設備及環境信息化業務,有助于雪迪龍向“互聯網+”快速拓展,符合雪迪龍致力于成為環境綜合服務提供商的戰略思路。
同時,智慧環保的另外兩個股東為“南岸科創”與“重慶環保”,前者的主要業務為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組織科技開發、開展科技服務和科技咨詢等,后者的主要業務為:環保工程設計、施工、環保設備運營管理、環境監測等。
擬先在重慶試點
清新環境在公告中透露,智慧環保以“互聯網+”和“工業4.0”為產業定位,以政府、企業和公眾為服務對象,以大氣環保領域數據和咨詢服務為核心,向固廢、廢水等領域拓展,逐步發展成為在國內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環保大數據公司。
“智慧環保的商業模式,初期考慮主要是作為環境數據服務商,參與政府向社會購買環境服務。”陳鳳英介紹,“公司將在重慶南岸區注冊,所以我們打算先在南岸區試點,邊干邊學,如何盈利還要進一步探索,等模式成熟之后再擴展到其他地區。”
前述環保行業證券分析師解釋,“智慧環保”類公司的出現,主要是受到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改革政策的推動。目前各家都在探索,尚無清晰和成熟的商業模式。
今年2月,環保部發布的《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提出,全面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凡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性環境監測業務,要創造條件,全面放開。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環境監測活動,推進環境監測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
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提出,“加快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傳輸網絡與大數據平臺建設,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資源開發與應用,開展大數據關聯分析,為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管理和執法提供數據支持……開放服務性監測市場,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污染源自動監測設施運行維護、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環境監測活動”。
對此,國泰君安環保及公用事業團隊發表報告稱,系列政策出臺促使政府職能及環境監測盈利模式轉變。預計未來環境監測將由政府單一監管走向全社會監管,環境監測第三方服務盈利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智慧環保作為加快環境管理轉型的信息化領域代表,將得到政府、企業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該報告分析,智慧環保運營模式分為互聯感知-實時傳輸-數據分析-應用系統四個層次,主要是為用戶提供環境管理系統及整體解決方案。
其中,互聯感知層有雪迪龍、聚光科技以及哈希等外資企業,行業競爭激烈,國內企業通過并購獲取核心技術;實時傳輸層有三大電信運營商,競爭格局基本形成,但涉足環保較少;數據分析層有阿里云、聯想以及IBM、微軟等外資企業,大多為IT企業,涉足環保時間較短但積極性較高;應用系統層包括思路創新、中科宇圖等,國內企業為主、產品同質化較高、競爭較為激烈。
9月7日晚,中電投遠達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292,以下簡稱“中電遠達”)發表公告稱,公司擬聯合北京雪迪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658,以下簡稱“雪迪龍”)、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573,以下簡稱“清新環境”)、重慶市南岸科技創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岸科創”)、重慶市環保產業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環保”),共5家單位出資組建環保物聯網大數據公司——重慶智慧環保物聯網大數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慧環保”)。
對此,中電遠達負責參與籌建“智慧環保”的負責人蒙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作為傳統的環保工程運營公司,中電遠達也在積極籌劃戰略轉型,“智慧環保”的成立是一個新的嘗試,其盈利模式目前暫不方便對外透露。
中電遠達在公告中稱,為搶抓“互聯網+”市場發展新機遇,提升公司綜合環保服務能力,加快產業轉型和升級,通過組建合資公司開展環保物聯網大數據相關業務,以政府、企業和公眾為服務對象,開展數據咨詢與分析服務、數據交互與交易服務、環境公眾信息服務等業務,形成專業化的環境數據服務能力,建成國內*的“環境大數據綜合分析信息平臺”。“智慧環保的籌建速度非常快。我們五家公司此前就相互熟悉,今年4、5月開始談合作成立公司事宜,目前已經簽了合同,正在辦理工商登記手續。”清新環境戰略投資部總監陳鳳英介紹。
看好環保大數據應用
根據中電遠達的公告,“智慧環保”擬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其中,中電遠達出資2000萬,占比40%,清新環境等4家單位均各自出資750萬元,各占比15%。
股東以貨幣出資,分兩期足額繳納各自認繳的出資額,首期將在今年10月18日前繳納,第二期在2016年6月18日前繳納。經營范圍為開展環保數據咨詢與分析、數據交互與交易、環境公眾信息服務等業務。
對此次投資的目的,清新環境在9月7日晚的公告中稱,本次投資事項有助于推動公司在環保大數據領域的戰略布局,使公司大氣污染治理能力與重慶智慧環保大氣環保領域和數據咨詢服務能力能夠產生協同作用,更好的為用戶提供的環保綜合服務。
清新環境稱,未來環保大數據應用將成為環保發展的基本支撐和關鍵環節,公司與中電遠達、雪迪龍等環保領域企業合作,通過信息共享、優勢互補提升公司的環保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優化公司投資結構,對公司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對比中電遠達與清新環境的主營業務,部分業務相似性很高,二者同為脫硫脫硝企業。
“中電遠達的脫硫脫硝業務主要來自國電集團;清新環境的脫硫脫硝業務主要來自大唐電力。在脫硫脫硝市場已經瓜分完畢、形成各自勢力范圍的背景下,兩家公司不存在實質性的競爭關系,這也是它們未來在大數據方面合作的基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行業證券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智慧環保的另一家參與者為國內監測設備“雪迪龍”,其在9月7日晚的公告中稱,合資公司的成立,將使得雪迪龍立足于一個更高的平臺上,與合作伙伴共享資源,有助于雪迪龍快速拓展環境監測設備及環境信息化業務,有助于雪迪龍向“互聯網+”快速拓展,符合雪迪龍致力于成為環境綜合服務提供商的戰略思路。
同時,智慧環保的另外兩個股東為“南岸科創”與“重慶環保”,前者的主要業務為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組織科技開發、開展科技服務和科技咨詢等,后者的主要業務為:環保工程設計、施工、環保設備運營管理、環境監測等。
擬先在重慶試點
清新環境在公告中透露,智慧環保以“互聯網+”和“工業4.0”為產業定位,以政府、企業和公眾為服務對象,以大氣環保領域數據和咨詢服務為核心,向固廢、廢水等領域拓展,逐步發展成為在國內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環保大數據公司。
“智慧環保的商業模式,初期考慮主要是作為環境數據服務商,參與政府向社會購買環境服務。”陳鳳英介紹,“公司將在重慶南岸區注冊,所以我們打算先在南岸區試點,邊干邊學,如何盈利還要進一步探索,等模式成熟之后再擴展到其他地區。”
前述環保行業證券分析師解釋,“智慧環保”類公司的出現,主要是受到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改革政策的推動。目前各家都在探索,尚無清晰和成熟的商業模式。
今年2月,環保部發布的《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提出,全面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凡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性環境監測業務,要創造條件,全面放開。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環境監測活動,推進環境監測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
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提出,“加快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傳輸網絡與大數據平臺建設,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資源開發與應用,開展大數據關聯分析,為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管理和執法提供數據支持……開放服務性監測市場,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污染源自動監測設施運行維護、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環境監測活動”。
對此,國泰君安環保及公用事業團隊發表報告稱,系列政策出臺促使政府職能及環境監測盈利模式轉變。預計未來環境監測將由政府單一監管走向全社會監管,環境監測第三方服務盈利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智慧環保作為加快環境管理轉型的信息化領域代表,將得到政府、企業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該報告分析,智慧環保運營模式分為互聯感知-實時傳輸-數據分析-應用系統四個層次,主要是為用戶提供環境管理系統及整體解決方案。
其中,互聯感知層有雪迪龍、聚光科技以及哈希等外資企業,行業競爭激烈,國內企業通過并購獲取核心技術;實時傳輸層有三大電信運營商,競爭格局基本形成,但涉足環保較少;數據分析層有阿里云、聯想以及IBM、微軟等外資企業,大多為IT企業,涉足環保時間較短但積極性較高;應用系統層包括思路創新、中科宇圖等,國內企業為主、產品同質化較高、競爭較為激烈。
- 凡本網注明"來源:儀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表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儀表網,//www.itvcse.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麥克傳感亮相武漢水博會,共推綠色
- 安徽天康集團2025年“天康百人培育
- 北京中科微納精密儀器助力氫燃料電
- 2025深圳國際工業展:解鎖未來制造
- 3月來北京國際氫能展,看VEGA如何
- 我司成功中標華中農業大學熱重分析
直擊2023世環會現場
2023年,第十五屆上海國際水展將于6月5-7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詳細]
2022第四屆中國國際計量測試技術與設備博覽會開幕
9月7日,以“數字時代的計量”的主題的2022第四屆中國國際計[詳細]
第24屆中國國際燃氣展今日盛大開幕
今日(10月27日),由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主辦的“2021年(第24屆)[詳細]
2021世環會今日在上海開幕
今日(6月2日),2021世環會【國際環保展】在上海國家會展中[詳細]
探館直播【主題:氫啟未來探秘展,氫動全球云觀展】
中國能源研究會攜手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將于2025年3月26日-[詳細]
匯川技術擬分拆聯合動力創業板上市,募資近50億元
籌劃兩年多,總市值超1500億元的第三方電驅動龍頭匯川技術([詳細]
2024視儀會·品牌展圓滿閉幕,期待未來再相聚
12月27日,由儀表網主辦的2024視儀會·品牌展圓滿結束。自12[詳細]
一起走進天津智易 共同探討水質在線監測方案
水體污染會導致水的使用價值降低,給水生生物和用水者造成危[詳細]